比起有规可循的商业模式评估,在投资团队的评价上则存在着更多主观的和感性的要素,往往是创业者身上的某些闪光点,打动了投资人,让他们相信这个创业人有能力实现他的创业理想,最终做出了投资的决定。
关于如何选择一个投资项目,投资人中持两派观念,一派是投商业模式,而另一派是投创业团队。实际上对于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两者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必定是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加上一个适合的创业团队,才能最终收获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
但是,比起有规可循的商业模式评估,在投资团队的评价上则存在着更多主观的和感性的要素,往往是创业者身上的某些闪光点,打动了投资人,让他们相信这个创业人有能力实现他的创业理想,最终做出了投资的决定。
孙正义,软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那时候,正因为我相信他眼中的光芒,才能做出这样一种决定。
我第一次碰到马云的时候,阿里巴巴员工人数只有几十名,营业额为零。在听他讲了5分钟之间后,我当场就决定要向阿里巴巴注资,支持阿里巴巴向前发展。我之所以当场立刻就做出了投资的决定,是因为那时候我看到马云眼中的光芒,我相信那是一种充满信心的力量。
现在看来,我当时的判断真的非常正确,因为我一直有这样一个非常强烈的想法。马云眼中闪烁的光芒,来自于他对互联网的热情。当时与it界闻名遐迩的史蒂夫.乔布斯以及比尔.盖茨相比起来,马云毫不逊色。他是一个互联网世界的明星。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和他多次见面。我认为马云不仅仅属于中国的阿里巴巴,而且是属于世界的阿里巴巴,他必然会成为一个世界的阿里巴巴,当时我就是这么想的。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我感觉到他是商业发展中非常厉害的一个斗士,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有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b2b)、淘宝网、支付宝、阿里云以及中国雅虎五大子公司。
现在,我感受最深的是,从无数淘宝卖家和阿里巴巴卖家身上我看到了无数光芒,在他们的身上我看见了十年之前的自己。十年以前,我们有机会碰上优秀的投资者孙正义,这是很难得的。在和孙正义个人的交流过程中,我自己也学到了不少。我感觉到他是商业发展中非常厉害的一个斗士,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我看他的资产损失了很多,他在办公室里挥舞着拳头说:“继续投下去!我坚信日本互联网,我坚信亚洲互联网。”
这种意志是值得所有创业者学习的。我认为我自己也好,孙正义也好,我们个人的努力不在于把自己做得多大,而是要把像淘宝、雅虎这样的平台做大,帮助年轻人做得更大。我和孙正义的交流越来越多,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大体一致,肯定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很多思想理念是相通的。
熊晓鸽,idg资本创始合作人
这个领头人应是一个团队的创立者及领导者。他对所从事的事要有激情,甚至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及一定的人格魅力,这样你才能把其他的人才给凝聚过来。
关于投资决策,你要看三个方面:第一是市场的规模和未来的成长空间,第二是产品的创新及竞争力,第三是团队的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我们第一次投携程的时候,主要是因为我们选对了互联网这个行业和他们的团队。当第一个项目成功以后,你就会对这个人和团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通过季琦后面创业的两家公司——如家和汉庭,我们对他的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可能看得更多一些。因为这两个项目都不是技术性很强的东西,它们的门槛在于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
季琦喜欢创业,十年里做了三个公司,而且都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在全球范围内也寥寥无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在互联网及传统的行业都取得成功,说明他的执行能力还是相当出色的。你要成功做一件事情的话,光靠一个人是不行的,但是你也不能说完全不靠一个人。那就是说既要靠一个团队,又要靠一个领头的人。这个领头人应是一个团队的创立者及领导者。他对所从事的事要有激情,甚至有理想主义的色彩及一定的人格魅力,这样你才能把其他的人才给凝聚过来。另外,这个领头人不一定要很高调,但人家愿意和你一块来创业。季琦其实是个很低调的人。在汉庭上市之前,外界对他知之甚少。但是他能把人才吸引过来,靠的不光是钱,还有理想主义甚至人格魅力这些东西,这是很难能可贵的。所谓理想主义,就是找到各种人认同你的观念甚至你的为人。这个很重要。
季琦,汉庭酒店集团执行董事长
十年间,季琦创业了三家公司:携程、如家及汉庭,先后于2003年、2006年、201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我的三个特质——理想、现实和坚定——使得我干什么,都能干出名堂来。
我的内核是个理想主义者。我要做一件事情的话,一定是要把我的心火给点燃了。我是那种能够被点燃的人。当我被点燃之后,我是个非常现实主义的人,那时候,我就会把我的理想藏在深处,我知道为了达到我的理想,我会妥协,我会非常现实、专注、坚定地往前走。大家都来问我为什么能三次成功创业,我说是因为我们运气好。但实际上,是我的三个特质——理想、现实和坚定,这三个特质使得我干什么,都能干出名堂来。当然,还要加上我们中国是这么好的一个形势。
我记得做携程的时候,和idg的章苏阳第一次谈我们的创业计划,他在我们办公室坐了个半小时,然后就走了。我想他这样坐了这半小时,应该是被我们打动了。过了几天,idg的几个人请我们团队的人——我和范敏、梁建章、沈南鹏,一起吃饭,谈一些具体的事情。大概一个礼拜以后,他们就把钱打到了我们的账上。我想他们这么快做决定最主要是我们的团队。首先,互联网是个浪潮,大家都在投;然后,他们始终认为人是比模型更重要的。我们这四个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做互联网,成功的概率非常大。
(本文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 作者: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