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回力三叹“上海制造”破茧艰难

浏览量: 622发布时间:2012-08-02
导读: 2009年4月,年近40岁的周炜站在办公室窗前,不由想起上任前集团领导找自己谈话的情景:“回力品牌是集团的重要资产也是上海硕果仅存的经典国货品牌,你一定要让它重现辉煌!”这句话曾让周炜激情澎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回力的品牌地位在自己的任期内有所改变。然而,出任鞋业公司总经理一年以来,他发现这个事情,实在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一叹成名太早今年已76岁高龄的回

2009年4月,年近40岁的周炜站在办公室窗前,不由想起上任前集团领导找自己谈话的情景:“回力品牌是集团的重要资产也是上海硕果仅存的经典国货品牌,你一定要让它重现辉煌!”

这句话曾让周炜激情澎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回力的品牌地位在自己的任期内有所改变。然而,出任鞋业公司总经理一年以来,他发现这个事情,实在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一叹成名太早

今年已76岁高龄的回力鞋,堪称上海制造的代表品牌。它是中国运动球鞋的鼻祖,同样也是156个上海经典国货品牌的中坚力量。

回力的商标,取英文单词“warrior”的谐音,寓意“回天之力”。这在那个普遍以“财源广进”等字意为企业命名的年代显然独树一帜。某年全运会前夕,鞋厂还破天荒地雇来飞机播撒传单,场面出奇壮观。

最鼎盛时,回力年销售额达到八亿元,单款鞋一年卖出几千万双的纪录,至今无人能破。在那个一切凭票供应的年代,人们将回力鞋、英雄笔、凤凰牌自行车等一众上海制造看作人生梦想,有人为了让鞋更加打眼,甚至不惜用白粉笔将其“增白”。

然而,“闭门造鞋”注定成为回力的落败之源。作为国内轻工业的中心,当时许多计划资源都要从上海调拨,回力鞋只需完成上面布置的生产计划,不必也不得自寻销路。

时至上世纪70年代末,各省相继取消统购统销,外地鞋企纷纷“被迫下海”。比如青岛双星,1983年国家批发站表示不再接收橡胶九厂(双星前身)的胶鞋,党委书记汪海放下架子,带领一众职工扛着箩筐吆喝着上街卖鞋。而此时,回力仍在上海统购统销的温室之中,市场改革明显滞后于全国。

直到1993年的一天,回力鞋厂的8600多名员工突然得知,批发站、百货站即将撤销,国家自此不再收购他们的鞋,一时间,前所未有的慌张迅速扩散。而此时,提前10年“被迫下海”的青岛双星们已经在摸爬滚打中熟悉了市场。

也正是这十年间,广东、福建的民营鞋企也已呼啸而起,它们承接了港台地区的轻工业内移浪潮,饥渴地吞噬起被计划经济把控多年的鞋业市场。

群雄逐鹿,腹背受敌,难以为继。1994年回力鞋含泪关掉了第一家生产解放鞋的分厂。

自那以后,每两年关一家,到2000年,回力旗下7家分厂和1家研究所全部关门,8600名工人先后下岗。再这样下去唯有死路一条,2001年政府将回力品牌从破产企业中剥离,成立了新的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回力品牌方才得以“舢板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