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对外经贸。华灯初上,百年校舍更显浪漫气息。惠中大道,一家数百平方米的咖啡馆悄然试业,她的名字叫唯咖啡(VOX COFFEE)。
一年多以来,动辄几百平方米、上千平方米的大型咖啡店陆续涌现,已经开业的至少5家,正在装修即将开业的三四家,扩张速度惊人!
是什么促成了“大咖”的市场?又是什么吸引顾客走进“大咖”?“大咖”是需求还是泡沫?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走访。
“大咖”的逆袭
去年开始,对外经贸大学的时尚达人们不约而同在微博、微信上掀起一股“晒杯”风潮。店内整面的书墙、欧式吊灯、留着岁月痕迹的老榆木桌椅……这已经成为最早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咖”——唯咖啡的符号。
多年来,隐于各大高校周边的小咖啡店层出不穷甚至密集满街。开与关不断更迭,但一直是小众的消费地。星巴克、Costa来了,从最初的排长队到如今个别门店人影稀疏,国人对咖啡品牌的热度渐渐恢复理智。但以唯咖啡代表的咖啡店让这股热潮再度升温,并持续发酵。
唯咖啡对外经贸店的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容纳上百人不成问题。按大咖啡店每人约50元的消费计算,一家店达到每天万元的销售额应该不是难题。记者走访发现,这些“大咖”消费者以女性居多,年轻人集中,但中老年人和带着孩子的家庭也不在少数。“其实,除了周末,平时来店里的35-50岁的MBAEMBA更多,他们来聊天谈事,也许他们更有消费能力吧。”唯咖啡一位服务生向记者透露。
记者多家走访了解到,这样的一家大咖啡店投资在200万元以上,多的四五百万元。即使如此,其扩张速度仍然惊人。一家投资200万元的店,两年内就能收回成本,其利润率高达30%~40%,这比星巴克的9.5%要高出一大截。
卖的不是咖啡是发呆
咖啡馆已经不是个仅仅喝咖啡的地方。
在多家大咖啡店随机采访消费者发现,真正在乎咖啡者寥寥,异口同声的都是环境、氛围。其中个别被访者甚至明确表示不喜欢喝咖啡。
有些顾客就习惯要杯果汁,靠窗斜倚,看窗外来来往往的行人。有时候用wifi微信聊天或者发发E-mail,还有时就是发呆,什么都不想,享受难得的安逸时光。” “一杯饮料一个下午”在这些“大咖”是常有的事。
发呆、聊天也可以去茶馆,为什么一定要在咖啡馆?“茶馆里茶的价格差别很大,有几百元一杯的,也有几十元一杯的,那你请人喝茶到底点哪个?这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了。”研究商业形态的庄迟指出:“咖啡就不一样,一杯咖啡就几十元钱,大家进去之前都知道是这个价格,没什么负担。”
是不是咖啡还重要吗?
“中国没有一个能坐下来跟朋友聊聊天的地方”,唯咖啡总经理安娜就是因为这个发现,从在德国开西餐厅转向来大陆投资咖啡店。只有咖啡馆才能提供这样一个被称为“第三空间”的场所。
因此,有人预测今后这类有助于社会交往、能坐下来、能说话的空间会越来越多,这也将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发展、进化。只要迎合了当今社会人们交往的需要,卖咖啡或是不卖咖啡都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