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西周末年的重要典籍《仪礼》一书中,就有专门的“冠义”一篇,对人结束幼童的生活向成年过渡所必须举行的象征礼仪——冠礼,作了具体而细微的规定。
冠即帽子,其作用一为蔽护,二为装饰。古人以冠礼作为成人的标志,大致是因为人直立行走于天地间,首部最高亦最尊,故在头上戴冠,以示成人的尊严。古人云:“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指的就是这层意思。
在氏族社会,青年男女发育成熟时,须举行“成丁礼”,方能成为自己部落的正式成员,享受应有的权利和履行应尽的义务。冠礼当是从这种“成丁礼”演变而来
的。《礼记·冠义》说,男子加冠,“成人之道也”,“将责成人礼焉也”,即要按照“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等四个方面的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
使之成为具有“孝、悌、忠、顺”的完美品德的人。
按上古之制,男子到了弱冠之年,即20岁时,就要“冠而字”,行“加冠礼”,以示成年。行冠礼时,事先须由巫师占卜择日,并由受冠者的父亲,在宗庙中请嘉
宾主持将规定的服饰即冠加 于其予头上,分“始加、再加、三加”共 三次,仪式十分隆重。第一次加的冠为 燕服之冠,即平时闲居时戴的冠,是
一种黑麻布制作的缁布冠;第二次加的冠为朝服之冠,叫皮弁,以白鹿皮制作,朝会时服用;第三次加的冠叫爵弁,也称玄冠,以赤而微黑的细麻布制作,为祭祀时
戴的冠。每次加冠时,都要先由赞冠人为冠者梳理头发、插簪束巾后,正宾再为冠者整理束发巾,戴上冠帽,系上冠带,更换不同颜色的服装饰品。加冠完毕,要由正宾为冠者取一个 名之外的“字”。宾、主、冠者都站在堂下阶前,正宾致辞道:“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干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
《仪礼·士冠礼》如果不是长子,则 依行第以仲、叔、季等命字。命字以后,名只用于自称,除了君王、父祖,别人不能直呼其名而只能以字称呼。成年仪式结束后,受冠者要去会见他的兄弟姐妹,随后再出门拜见国君和乡大夫。
贵贱有别的古代社会,只有上层 社会的男子才能戴冠加冕,庶民百姓 不能加冠,其步入成年的“头饰标记”
只能是帻巾扎头。同时,不同身份、不 同场合用冠的式样、质地、颜色、尺寸
各不相同,并且行冠礼有一整套复杂的程序。普通士人的冠礼是三加冠,诸侯的冠礼要四加冠,即“三加”之外又有“玄冕”。这是一种顶上有一块前圆后方的冕
板、前后带旒的冠。天子的冠礼则是在诸侯冠礼四加的基础上,五加衮冕。
文章来源:http://www.shop700.com/news/shipin/zixun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