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珍斋:香飘百年味更浓百年老店的百年传承
浏览量: 292发布时间:2016-02-17
导读:
“三珍斋”诞生于已有1300余年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乌镇。这里人文荟萃,饮食文化源远流长。160余年前,“三珍斋”就创立于这座繁华古镇上一家商铺,专门加工、销售江浙沪一带特有的传统酱卤肉禽制品。据《乌程县志》等记载,早在清初,乌镇的五香酱鸡已“骨亦有味”;至道光年间(约公元1830—1850年左右),“三珍斋”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溶入自身的技术创新,加工
“三珍斋”诞生于已有1300余年的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乌镇。这里人文荟萃,饮食文化源远流长。160余年前,“三珍斋”就创立于这座繁华古镇上一家商铺,专门加工、销售江浙沪一带特有的传统酱卤肉禽制品。据《乌程县志》等记载,早在清初,乌镇的五香酱鸡已“骨亦有味”;至道光年间(约公元1830—1850年左右),“三珍斋”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溶入自身的技术创新,加工制作的酱鸡、酱鸭有“盛夏不馊,严寒不冻”的美名,独领肉食美味之风骚。“三珍斋”食品驰誉江南百多年, “三珍斋”品牌也延续至今,长盛不衰。
到了上世纪30年代,“三珍斋”进入了鼎盛时期,在当时亚洲最大的大都市——上海的大陆商场特设
“三珍斋”专柜。利用当时便利的水路交通条件,由每天傍晚的客轮将当天加工生产的酱卤禽制品运往上海,第二天一早供应市场,深受青睐,名动一时,影响颇大。当年茅盾寓居上海时,便常购买 “三珍斋”产品,或自食,或作为家乡的土特产馈赠亲朋好友。茅盾的表叔——银行家卢鉴泉,每次从家乡回京,都少不了带些“三珍斋”产品去送礼。
此后,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市道萧条,三珍斋老店经营陷入困顿,艰难度日,直到解放。解放后“三珍斋”参加公私合营,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三珍斋”逐渐被尘封了起来,一直默默无闻。
斗转星移,随着时光的流逝,时间进入了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社会生活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时任乌镇食品有限公司副经理的徐春桥凭着在商海中摸爬滚打数十年的经验,强烈地感觉到农产品深加工大有潜力可挖。他又眼光敏锐地发现了“三珍斋”这块蒙尘已久的老招牌所蕴含的巨大财富和生命力,坚信这招牌日后必将成为金光闪闪的金字招牌。
1992年,乌镇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徐春桥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具有近百年优良历史传统的乌镇酱卤禽类制品生产、加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珍斋”也重续和超越了昔日的辉煌,连续数年产值和利税翻翻,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本地区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企业的发展和“三珍斋”品牌的推广,1995年,“三珍斋”的真空包装产品开始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开始经营活动。结果一炮打响,顾客反映颇佳,“三珍斋”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知名度在短时间内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00年,国内外的连锁零售业巨鳄以大卖场的全新的商业业态和经营理念率抢滩上海,展开强大的招商、营销活动,使“三珍斋”原有的销售模式和经营状况遭到严重冲击,原先的几十家专营店铺销售直线下降,业务量迅速萎缩,靠以往销售渠道已无法在上海立足。此时,应该顺应业态的变化而动,还是规避风险,退出市场?严酷和紧急的形势放在企业面前。省时度事,不畏艰难,带领团队,重新开辟出一条以经销渠道为主,商超为辅,专卖店、网络销售一体化的销售路子,使品牌更附生命力,产品更为精细的良好体系。
2012年,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实现总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38.91%;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44.91%;出口创汇650万美元,同比增长97.78%;实现利税1800万元。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出口创汇等指标均创下了历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