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简单来说就是研发的品牌。相对国际外资与合资企业来说,主要是国内企业自主研制的。区别于其他产品或服务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现在,越来越多的生产型企业倾向于尝试做自有品牌,或通过多种方式涉足零售终端,面膜OEM/ODM生厂商自建品牌分羹护肤品市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他们凭借成本、配方等上游优势,优先保证货源和品质。
当然,企业只有树立了自主品牌的意思,才会有较量于全球企业的力量。基于此,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也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纵览中国经济不难发现,在外来品牌以及更多合资企业的挑战下,国内自主品牌奋发图强、以有力的姿态抵住重压,在群雄争霸中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说未来充满变数,代工厂则占据着前沿,闻风把舵。是欤否欤,终端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有人对此类生产商自建的品牌呈保守态度,历经了几年的发展,不乏有人意见倒戈,看好了这片市场,还成为了这些自有品牌的代理。
我们知道在这十年里,中国面膜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简单粗放到科技创新,并逐步形成集团化经营模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极富生机活力的产业大军。特别在面膜之风盛行前,增新自有品牌产品线的代工厂迎着这抹春风,顺势生长,很快将产业链端上游的品牌优势顺利下渗到终端渠道,完成了企业的再创业,其中涌现了一些成功的典型,比如梦婷。
除了成本优势,代工厂的技术优势也是吸引不少代理的地方。其中一些代工厂不仅拿到了国内的多项认证,还具备美国FDA、欧盟GmPC、ISO22716等认证。技术水准居于前沿。这些认证也如光环一样围绕着代工厂,即是鼓励也是鞭策。
广州梦婷坦言自有品牌生产和测试过程严格得几近苛刻。“研发的时间有固定的周期、但不确定哪天完成。有时是很长一段时间,伙伴们干脆搬来了便携式躺椅,有时为做一款新品或申请一项专利,他们非常投入时,甚至忘记了吃饭的时间”。虽然开始是艰苦的,但未来是美好的。
在近几年,随着时尚美容的蓬勃发展,人们对“面子工程”的重视众所周知,特别实在亚洲美容前沿的日本、韩国,更为突出。以面膜为例,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面膜渗透率高达60%~70%,与此同时,中国面膜市场目前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不到30%。而在人均面膜年消费指标方面,韩国高达60元人民币,而中国仅7元左右。
在面膜的使用频率上,韩国是平均日均一片,有时甚至一天两三片,而在中国平均人均使用面膜只有一周一片。这也就意味着,在完成面膜市场教育的今天,以及90后,00后们消费观念、格局的改变,面膜将释放出很大的市场空间。也许你已经对“面膜”这次感觉听觉疲惫,但生活中它又不可或缺。
有行业人士一直诟病上游企业,懂生产却不懂营销,小编认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营销附着在产品质量至上,硬实力更为重要,是品牌长期稳定、延续口碑的基础。做营销也要以此为基础,选材内容要精准,不然很难通过营销获得持续的关注。
能在科研、产品开发模式、销售模式上有创新的企业必将成为洗牌后的佼佼者。如果在这些方面保持优势并且驾驭自如的代工厂自有品牌,将解获成功的法门,在市场渠道多元化、竞争白热化的未来,崭露头角,成为优秀代表的典型。
文章转自化妆品生产加工厂:http://www.mengt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