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老师在事先要花很多时间准备。之后,老师的悠闲与被动,是成功的象征,表示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受到祝福的是那些已经把他的班级带到一个新阶段的人。她可以说: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一样照常运作,这个团体已经完全自立了。”蒙特梭利博士曾经在她的著作中提到,教师要达到这个成功的水平,需要经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蒙特梭利说:“关注儿童的环境是教师的第一个职责也是最重要的职责。”作为一个学习环境的创设者、管理者和维护者,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
教室应该保持干净、整洁,所陈列的物件要美观、明亮、完好无缺,带给孩子新鲜感;
教具配件齐全,随时能用,各种小东西摆放有序,放在适宜孩子们使用的位置;
教师应该衣着整洁、神态平和、优雅端庄,具有一定的威严,这样才能对孩子有吸引力。教师还要保持心情愉快,态度亲切而平和,使孩子们乐意接受她的帮助。
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间接的,但是,如果环境不适合,儿童在身体、智力和心理上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关注环境。
第二阶段:
到了第二个阶段,环境问题已经解决,面对心理尚在发育的孩子,教师如何做才能吸引他们、让他们专注地工作成为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善于诱导,使用各种技巧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投放孩子感兴趣的材料让他们选择操作。
在跨世纪蒙氏教育中,老师通过课前“肃静游戏”来达到“吸引”孩子的目的。在每节蒙氏课程展示前,教师都会带着孩子进行一个简单而又有趣的肃静游戏。游戏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是一支手指谣,也可以是一首儿歌。总之,只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感兴趣,就达到了让孩子专注的目的。
在这一时期,对于不断骚扰别人的孩子,要尽快安抚和阻止,避免使他影响到教室中其他孩子的工作。
如果孩子已经进入“工作”,教师应鼓励他继续操作,以“延长他的工作周期”。其表现在外的方法就是鼓励孩子尽情地反复操作。蒙特梭利说:“延长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心和耐力。
一个儿童未来生命发展的‘精度’与他的‘专心与耐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蒙特梭利特别重视并且告诉教师,需要“等待”孩子反复练习的行为发生并予以鼓励,使孩子乐意“再来一遍”,甚至于几十遍。孩子能对教具产生尽情的反复操作,才会使儿童发生“真正的成长”,即“心智的韧性发展”。这种尽情“反复”操作的情况,只有当孩子感到“工作”的乐趣,且能符合他的“内在需要”时才会发生。
第三阶段:
借助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工作让孩子产生兴趣后,教师就要退到后面去,绝对避免干扰。蒙特梭利教师不是照顾孩子的仆人,不要替他清洗、穿衣、喂食。孩子必须自己学着做这些事,以使自己独立。
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孩子自己行动、自己思考、自己做决定,这是为心灵服务的艺术。教师在这个时期必须谨慎,千万不要去打扰儿童,即使出于关心、赞许也不应该,这是教师常犯的一个错误。当儿童专心工作的时候,教师走到他们的身后,突然说一句“真不错!”仅此一句,就会把儿童的兴趣破坏了。因为此时儿童的心理很敏感,很容易受其影响。
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对某件事感兴趣一般都会持续2周左右。如果老师发现孩子做某件事情困难,走过来帮助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可能就会走开,将这件事情丢下不管了。儿童的兴趣不仅在于动手,还在于克服他在动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果老师想帮助他们克服这个困难,那他们就会不再对这件事情感兴趣了。
我们经常见到孩子想要拿一件非常重的东西,老师走过去帮助他,这时,孩子却将这件东西丢下不管,跑到别处去了。表扬、帮助甚至仅仅看一眼都可能打扰孩子,并影响他们。即使对于成年人,如果有人在旁边看我们做事情,我们也可能受到影响。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一旦儿童能够集中注意力做自己的事情,就应该把他们看做“不存在”一样。教师可以用眼角的余光观察他们在做什么,而不对他们进行打扰。从此,孩子不再在各种选择面前无所适从了,他们开始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事情。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教师尽量不要对打扰孩子。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孩子们完全熟悉了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后,给他们提供一些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