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浏览量: 446发布时间:2021-08-18
导读: 可能有些家长觉得很奇怪,一二岁很乖巧的孩子,怎么越长大越爱无理取闹,让家长们真是烦死了,可其实是孩子到了特殊时期而已,那么什么是秩序敏感期?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可能有些家长觉得很奇怪,一二岁很乖巧的孩子,怎么越长大越爱无理取闹,让家长们真是烦死了,可其实是孩子到了特殊时期而已,那么什么是秩序敏感期?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01:秩序敏感期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就是孩子对任何事情的顺序和步骤非常的在意。

比如玲珑走路要求自己走在前面,倒洗脚水须先征求自己的同意才能倒。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孩子下车一定要爸爸开车门,如果是妈妈开的话就须重新关上,让爸爸再开一遍。

看似很轴的行为,其实孩子在建立自我的秩序感。这种表现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思维刻板的体现,受思维发展及生活经验的局限,不能理解不同场合的行为需要弹性和灵活性。

一般情况下,孩子从1岁到6岁之间,开始逐渐对物品的摆放,动作的顺序敏感,基本上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孩子对外部事物的秩序有一种近乎苛刻的要求。比如汽车玩具须放到架子上面一排,飞机玩具放到中间一排,一旦父母混放了,孩子就开始哭闹,等秩序恢复了就安静下来。

第二阶段:对规则的刻板要求,规则是什么就须是什么。比如他认为吃饭须是妈妈先坐下来,爸爸坐下来然后才是自己坐下来,等全部坐下来之后才能一起开动吃饭,否则的话大家都站起来重新坐一遍。

第三阶段:开始懂得秩序关系。比如画画的时候讲究结构关系,近大远小,搭积木也知道大的放在下边,小的放到上面。

02:秩序敏感期,父母怎么做?别跟孩子较真!

合理要求要满足,不合理时要先接纳情绪再商量事情。

面对孩子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如果要求是合理的,或者父母能做到的,就按照孩子的意愿去做。

比如孩子要求走路自己走在前面妈妈走在后面,这种小要求就按照孩子的要求去做就好了,不用担心孩子被惯坏,因为这不是坏行为也不是坏要求。

不要担心孩子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孩子成长是动态的,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特征,所以没有孩子会一直处在秩序敏感期。

相反,如果父母总是和孩子较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孩子的秩序敏感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会导致孩子的秩序感处在混乱之中,为后续的成长埋下更多隐患。

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因为很多事情无法逆转。比如洗脚水已经倒掉了,不可能收回来。

这种情况孩子肯定会出现各种情绪,父母要先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可以帮助孩子表达“妈妈没有经过宝贝同意就把洗脚水倒掉了,宝贝有些生气,妈妈能理解,来,妈妈抱抱伤心的宝贝。”

当孩子能感受到妈妈是理解自己的,情绪就会逐渐稳定。

等情绪平和了以后,妈妈再和孩子商量洗脚水应该怎么倒,约定之后,妈妈按照约定去做就可以了。

总之,在秩序敏感期,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

满足孩子的秩序感

当孩子看到某些物品放置无序时,他强烈地希望把物品回复原位。

比如,一块肥皂躺在洗漱台上而没有放在肥皂盒里,或者一只椅子放在不恰当的地方,孩子会突然注意到这些,并把物品放回原处。

只有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才会注意到细节上的不协调,因此,当孩子乐于去做一些关于秩序的事情时,父母一定要满足他的需求,千万别替代孩子去做,哪怕孩子摆放的顺序不符合大人的要求,也不要阻止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体验过程,不断调整秩序。

这个时期正是培养孩子秩序感的好机会。

给宝宝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

秩序的破坏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孩子会把精力全部转移到秩序被破坏这件事情上,没有办法去做别的活动。

因此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家里的日常用品好摆放有序,每次使用后一定要注意及时归位。

孩子的物品,父母不要随便去更改位置。如果须变动,要事先和孩子商量好怎么变动。

尽量不要对孩子居住的环境做太大的改变,比如频繁地为孩子更换床铺、居室、生活环境等等。

在长途旅行时也要特别注意,要给孩子一个适应期和过渡期,并且为孩子可能的不适应做好准备,比如准备宝宝熟悉的物品。

虽然看起来秩序敏感期挺闹心的,但是如果能趁机利用好这个特殊时期,孩子就能变得有条理守秩序。

父母也可以在这个敏感期,引导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这不仅能让孩子养成整洁有序的习惯,还能使孩子获得更完善的成长空间。

其实孩子的成长,没有那么多无理取闹,只是很多父母不理解孩子罢了。当孩子出现父母觉得不可思议的行为时,先去了解这个时期的孩子发展的特点,再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基本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相关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