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自己家不到一岁的宝宝多么调皮,不是经常吃手,就是哪里不平走哪里,一不小心就会摔跤,弄得浑身脏兮兮,这是什么原因呢?
著名教育专家李跃儿在《关键期关键帮助》这本书里这样说:了解孩子从小到大所有的发展模式,就会知道该怎样才能更恰当地帮助孩子。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从出生到1岁这段时间里会出现三个关键时期,分别是: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和腿的敏感期。这三个阶段对孩子以后的智商和情商发展非常重要,父母要非常重视。
一、口的敏感期-孩子见什么啃什么
1.吃手是婴儿的“跨通道认知”
孩子第一个使用的器官是“口”,吮吸和握拳是孩子出生自带的本领,也是他们离开妈妈后生存的关键。孩子刚出生什么都不会,只会无意识地用嘴吃自己的拳头。
婴儿知道嘴里吮吸的那个东西是自己的手,而手感觉那个吸吮的就是自己的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种认知在儿童心理学上叫作跨通道认知。
这一点,对于新生儿的发展非常重要。眼睛看到的东西可以给嘴巴去啃,嘴巴啃到的东西用手去触摸然后给眼睛去看,这样婴儿就习得了跨通道认知。
当婴儿3个月的时候,是口的敏感期最明显的时候。这时候他已经能抓到物品,送到自己的嘴巴里,并且他会用手去抓他们看到的喜欢的物品,然后送到嘴里,他的大脑会自然地进行跨通道的统合。
2.阻止孩子吃手的弊端
现实中很多老人可能会告诉新手爸妈:要制止孩子吃手,将来吃成习惯不得了,啃那些东西是不卫生的,吃手是坏习惯,还会造成孩子的牙齿长得不整齐…...
当新手妈妈听从了这些指导,开始想办法制止孩子吃手,孩子用来吃手的力量是非常强大和固执的,因为那是像种子发芽一样,是大自然的规律。当家长一次次将孩子的手从嘴里拿开,将孩子正在嘴里啃的物品强行拿走,孩子会发疯般地再去找另外一个物品。
这时如果家长相信孩子将来的牙齿会有坏习惯,不顾孩子精神的痛苦,一次次去阻止,就使得孩子丢失了第一个阶段的工作机会和第一个阶段的发展。不相信孩子天然的发展行为就是不相信孩子,不相信自然。
如果孩子的敏感期被强行干涉,孩子就会将口的行为欲望压抑下来,或者删除,将来就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习惯,如吐唾沐、啃手指头、吮嘴唇、吃零食、讽刺挖苦别人、对他人进行语言暴力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得不到满足而遗留下来的问题,更有可能的是孩子不愿意再用自己的手去做什么了,就是不愿意再动了。
3.孩子口欲期,家长应该怎么做
在孩子口的敏感期父母或者其他看护人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1)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物品,让他不知道选择哪个好,使他不能持久地对一个物品进行探索。一般最多给三个物品供他选择,三个物品应该是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
如果婴儿喜欢三个中的某一个,那么每天给婴儿的物品中必须要有婴儿喜欢的这一个物品,当孩子不再喜欢时,就换掉这三个物品其中的两个,留下一个作为与旧感觉的连接,不要把三个物品都换成新的。
(2)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使得婴儿喜新厌旧,他对一个物品会很快地习惯化,习惯化的结果就是对那个物品视而不见,有时甚至对妈妈的脸也会这样。当出现一个新的物品时,婴儿马上就开始注视那个新的物品,在安静地注视了一会之后,就开始探索它。
这种“视而不见”的现象叫“习惯化”,新物品出现后婴儿对新物品的注视叫“去习惯化”。家长要仔细地观察孩子,给孩子配合好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节奏,并在去习惯化的时候为孩子留下静默的时间。
(3)不要在孩子还没有出现习惯化的时候,就不断地给孩子更新物品,不断地在他面前出现新的面孔,这样过于繁杂的刺激会使孩子感到紧张、焦虑、容易疲劳。在这种情况下,婴儿表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很快让自己睡着,或者不停地大哭。
(4)在口的敏感期时,将孩子用嘴啃的物品尽量洗干净,但不必消毒过严。孩子体内的抵抗力需要增加,没有经过使用的抵抗力不叫作健康,不会有力量,所以一般的洗涤就可以了。
另外还要把握好节奏,在孩子吃饱了还没有睡着的时候给他们工作并适当地练习俯卧,来增加他们的臂力,为9个月之后的爬行做好准备。
二、手的敏感期-孩子见什么抓什么
1.为什么孩子见什么抓什么
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我们可能会被孩子搞得焦头烂额,可能会觉得孩子怎么那么多坏毛病,刚刚把见了什么啃什么打压下去,又开始了见了什么抓什么。
现在孩子已经会爬了,他会兴奋地爬到家里任何可能的地方,去搞坏任何他能拿得动的东西,看都看不住。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口的敏感期需要手的配合,在不断使用手的过程中,婴儿发现了自己的手。这时,口已经被使用了很长的时间,当神经的成熟从头部开始转移到手时,口部也不再像新生儿那样敏感了。
这时,婴儿的注意力从嘴巴转向手,感觉的中心也从口转移到了手。这时的孩子急切地用手感受事物,这使他们所感受的事物范围扩大了很多。
2.手的敏感期,家长要如何帮助
同口的敏感期一样,这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家长不要干预,顺其发展。孩子到了9个月逐渐出现了手的敏感期现象,这时家长该怎么办呢?
(1)我们需要了解:在手的敏感期出现时,口的敏感期还存在,在发现新的物品,不知道这个物品是什么、怎么用的时候,孩子会用旧有的口啃的模式,先把物品拿到口里去啃一下,试验一下,然后再决定手怎么用。
因此,在手的敏感期需要给孩子提供那些放到嘴巴里也不会有危险的物品:如不会被吞进去的自然玩具,在早期提供核桃、海螺、香蕉鸡蛋、小米、瓶子等。
在孩子9个月时,孩子就会强烈要求自己吃饭,这时给孩子一点机会连吃带抓也很不错,面粉也是很好的手的感觉材料,打磨好的木棒也很不错。
(2)孩子到了1岁多时可以提供沙子、泥巴、水,跟大自然更加接近的物品,当手的敏感期之后,这些物品可以产生更加深入的创造价值。
(3)手的关键期要给孩子用手探索的自由;要提供给孩子用手抓握的物品,并进行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更替。
(4)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需要成人帮助的,不能以为孩子会像野草一样完全靠自己就能成长,成人必须为孩子准备适合于成长的土壤,那就是环境与工作材料。
成人要为孩子展示怎样使用这些工作材料,但展示不等于教给孩子,而是成人自己做,让孩子模仿。要注意尽量不让孩子在工作时有不舒服的感觉而不再注意工作。要避免成人不断地要教孩子怎么做,不断地干涉孩子,否则,孩子的精神会变得没有力量,容易发火,失望,容易遭受挫折和打击。
另外,成人在孩子工作时不断地去夸奖孩子,也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当时孩子只是在感受自己的工作、成人的鼓掌表扬会把孩子从工作中唤醒出来,让孩子误以为他做事情必须在别人的夸奖之下才可以做,如果没有别人的夸奖,工作就无法进行下去。
三、腿的敏感期-孩子为什么哪里不平往哪走
1.腿的敏感期是如何产生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急切地扩大自己的探索范围,手的敏感期来临之前,他就试探通过自己的运动方式到达自己想去的目的地。
一开始孩子用爬行的方式,爬行带来腿和手的协调运动,也增加了腿、手的肌肉力量和运动神经的控制能力,这时的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会为自己能够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而感到鼓舞,因为他们从此获得了真正的独立,这种感觉像获得第二次生命一样令他欣喜。
这个时期的孩子仅仅为了感受腿和脚对地面的碰触而不断走路,为由自己的腿脚把自己带到了目的地而欣喜。这就有了腿的敏感期。
2.孩子为什么哪里不平往哪走
当孩子学会行走之后,他能够自行活动到他想去的地方,这时的儿童对走路无限痴迷,人一生中最喜欢走路的时期大约也就是这个时期。
这时孩子大概到了1岁多一点,他们渴望着要走路。因为孩子个子小,走路还不稳,他们会一刻不停地前往他们想去的地方,成人要跟在孩子的后面,还必须得弯下腰才能够扶着他们,要跟上孩子的脚步使成人感觉到非常的劳累,很多成年人宁愿把孩子抱在怀中而不愿意一直弯着腰跟上那蹒跚却飞快走路的孩子。
这时的孩子有一个特征:就是哪里不平往哪里走,哪里脏和乱就往哪里走,并且喜欢在一些高高低低的台阶上重复上来下去。这对于还不能掌握走路平衡的1岁多的孩子,的确是最具有挑战性的行为了。
这也会造成成人与孩子的冲突,因为成人为了效率一般会挑选近的、比较平坦的路,他们实在不能理解一个走路不稳的人为什么非要走不平的路。
了解了儿童对于腿的感觉的痴迷,就会了解儿童腿的敏感期。腿的关键期与手的关键期一样,都是孩子利用他们的肢体感觉外部世界物质的时期。
蒙台梭利认为:“一个1岁半的孩子可以走好几里路不会累,但小孩子在走路时不像成人那样在心里有一个目标。幼儿学习走路是为了发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存在。他慢慢地走,既没有节奏,也没有目标,但是四周的景物都吸引着他,鼓舞着他继续向前。如果成人这时想帮助孩子,他必须放弃自己的步伐与目标。”
处于腿的关键期的孩子主要是用腿来感知这个世界,他要到什么地方去,使用什么样的地形来使自己的腿获得感知,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3.腿的敏感期,家长应该如何帮助
成人只有在懂得孩子的基础上,才能为孩子做出好的选择。有时候,气候的条件和外部不能够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腿感知环境,这就需要成人为孩子做一些准备,提供一些可供孩子用脚感知的材料。
总结一下需要注意的方面:
(1)在照顾这么大的宝宝时无论有多么累,都不要在宝宝正在探索的时候把他抱起来;也不要无论正在探索的宝宝怎样哭闹,都把他抱在怀里不把他放下去;更不可在宝宝强烈要求去走路的时候硬把他抱在怀里,并且为他的哭闹去打他的屁股。
(2)如果成人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最好跟在孩子的后边,孩子走成人就走,孩子停成人就停。
(3)这个时候最不可取的方式,是在孩子的鞋上装上会响的笛子。这种新奇的鞋在孩子走路时会发出尖利的响声,会打乱孩子对腿的感受和周围事物的观察,使孩子心烦意乱,要求妈妈抱,而不愿意再去探索来自腿的感觉。
一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在吃饱喝足并获得足够的爱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获得发展。
父母要做的是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干涉他,妨碍他的健康发展。一定要给孩子发展的自由,孩子情绪才能够保持平静,做到身心健康地去探索物质是对孩子精神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