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社会艺术文化潮流(图)

浏览量: 306发布时间:2015-05-10
导读: 社会艺术史的潮流与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类似,皆受到60年代学生运动后社会与学术思潮的影响,在反省社会建构与关心社会议题的同时,将性别、阶级与族群等社会身份的划分带入艺术史研究中,或可归类为左派艺术史。在此之前,无论是形式主义或图像学研究,皆秉持艺术的自主性、美感的超越性与普世性、艺术家为天才似的创造者与意义产生的主要来源等基本假设。尤其在黑格尔历史观的影响下,
社会艺术史的潮流与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类似,皆受到60年代学生运动后社会与学术思潮的影响,在反省社会建构与关心社会议题的同时,将性别、阶级与族群等 社会身份的划分带入艺术史研究中,或可归类为左派艺术史。在此之前,无论是形式主义或图像学研究,皆秉持艺术的自主性、美感的超越性与普世性、艺术家为天 才似的创造者与意义产生的主要来源等基本假设。尤其在黑格尔历史观的影响下,认为艺术的历史发展为风格的单一直线进化,自原始的二度空间表现迈向具有视觉 上幻觉效果的三度空间,各文化皆然,并无差异:而一个时代的各种艺术形式有其统合性,共同表征时代精神。在此一历史观下,艺术即 使与其它范畴有所交涉,也仅限于当时所认为“人类精神文明”中的哲学或文学。左派艺术史则视艺术品为所有人造物品中的一种,具有物质性:其研究焦点由其内 在仿佛与生俱来的美感特质,转向艺术品作为产品的社会脉络。原本独自品尝创作冷暖的艺术家成为制造产品、营销贩卖的社会人:艺术史研究中开始出现有钱有势 的赞助者、观看品评的评论者等角色,艺术品成为包括金钱交易、政治权力等各式社会关系的汇集点。

社会艺术文化潮流(图)_1

    自197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学界开始面对来自欧陆强大的理论思潮;文学批评理论尤其是符号学。铺天盖地而来,席卷一世,不仅是文学研究,其它的人文社 会学科也必须面对各式文本与符号理论,这就是前已论及的“语言转向”。艺术史的反应虽不如人类学、文学批评等学科迅速而全面,甚至对于跨学科理论的容受仍 多有质疑,但自1982年CAA机关期刊Art Journal“学科的危机”(The Crisis in the Discipline)专号开始,80年代各种对于艺术史学科建构的反省,仍应与此一学术思潮的刺激有关。姑且不论个别学者对于艺术史改革所开出的良方为 何,温和、激烈与否,综论之,当时年轻世代学者所以产生危机意识,殆肇因于对于已身养成训练及艺术史研究环境的不满。
社会艺术文化潮流(图)_2

    相对于学科奠基之初,艺术史乃是学界智识活力的来源之一,学者如Erwin Panofsky等的著作深具启发性,探讨学界普遍有兴趣的重要课题,艺术史研究在1960、70年代的美国,可说已沦为学术边缘,与其它学科鲜少交集, 犹如秘密宗教,自写自读,不断重复制造类似的知识,在方法学与认知论上少见建树。因此,在所谓的“艺术自主”与“学术客观”的信念下,艺术史产生的知识很 难与其它学科交流,也无法响应当代艺术创作与文化事件所提出的理论性问题,只能为艺术品市场买卖提供最好的咨询服务。对于成长于1960、70年代社会议 题盛行、并接受过社会艺术史思潮洗礼的新一代艺术史家而言,博物馆虽名义上是为保存文化遗产、推动大众教育而设立,实际上却与昂贵的艺术品买卖、有钱人捐 钱减税脱不了干系:艺术史家为了研究价值昂贵的艺术品,不仅卷入博物馆政治,也必须与拍卖市场及收藏家维持良好关系,时时处在衣香鬓影的开幕酒会等上流社 会的交际应酬中,面对其它学科一波波在学术思考与智识方法上的反省与创发,不禁感叹所学何为?
文章来源:http://www.cuiyilin.com/news/tw/1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