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泉蟹黄汤包悠久历史名闻遐迩。德泉蟹黄汤包具有制作"绝"、形态"美"、吃法"奇"的独特个性。蟹黄汤包的制作原料十分讲究,制作工艺精妙绝伦,非寻常百姓能掌握其中奥妙。但"汤清不腻,稠而不油、味道鲜美"的蟹黄汤包,让人们在丹桂飘香、鳜肥蟹黄的秋季念念不忘,呼朋唤友,非美美地品尝数遍不可。
汤包汤是包在里面的。制作起来工序有十几道之多。首先是取猪的厚皮,切细,文火煨一夜,至猪皮完全溶入汤中,再冷却成为透明果冻一般的胶状物。其二是选用鲜活而硬实的大蟹,取其蟹黄,熬好的鸡汁、姜丁、蒜末一起放入猪皮熬成的胶冻内拌匀。待它在汤包里蒸熟之后,那脂膏浓厚的胶冻便溶为汤汁了。这其三是汤包的皮也是一点马虎不得,必须用上等的精白面粉,揉、捏上劲之后,饼成一片片极薄绝圆的面皮,这比不得一般做馒头,它要求厚薄非常均匀,湿燥软硬恰到好处,因为只要有一点此厚彼薄,那必定是汤包漏汁破皮之处。至于最后一道工序——包汤包,更需有熟练操作技术的老师傅才能胜任。每一动作无不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样的轻、柔、均匀。唯有这样,才能保证那一只只汤包蒸熟之后,直至送人口中,能完好无损。 诚邀全国加盟店,欢迎新老顾客光临!
德泉蟹黄汤包加盟优势
蟹黄汤包,历史悠久,创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据民间传说,至少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全国六大名包之一。因其“皮薄光洁,汤足如泉,浓而不腻,味厚鲜美”而被誉为一绝。曾有外国朋友尝了曲霞德泉汤包后赞誉“蟹黄汤包—中国神奇的包子!”。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也曾多次介绍了“蟹黄汤包”。蟹黄汤包皮薄、馅汁特多,有着独特的个性,不但制作绝,而且吃法奇。蟹黄汤包的汤是包在皮里面的,制作工序较繁,有三十几道之多。不仅寻常百姓家不能制作,就是一般点心师也不能制作,必须有专业汤包师才能完成。
蒸熟的汤包雪白晶莹,皮薄如纸,几近透明,稍一动弹,便可看见里面的汤汁在轻轻晃动,使人感到一种吹弹即破的柔嫩。不了解制作方法的人,还以为汤汁是用针筒注射进去的呢。制作馅心汤包的原料十分讲究,要选上等新鲜猪肉皮、农村散养的草老母鸡、猪膀骨,熬制过程要在传统工艺结合新的科学技术经六个小时的熬制才能真正成为“汤清不腻、稠而不油、味道鲜美”的汤包馅心,才能满足现代人的口味。汤包皮薄如纸,在擀皮时要求四周要薄,中心要比四周略厚。 它的折皱要有30个以上,并且要求细巧均匀,整个儿恰如一朵朵饱满圆润、千瓣紧裹、含苞欲开 的玉菊,加之皮薄如纸,几乎近于透明,稍一动弹, 便可看见那里面的汤汁在轻轻晃动,使人感觉到一种吹弹就破的柔嫩,别说吃了,光是看,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蒸汤包的时间误差不得超过10秒钟,所以蒸汤包的师傅必须专心致志。这些繁复的工序,非专业点心师不能完成。这不能不说是一绝。
看着眼前一个个晶莹剔透的汤包,你可千万不要急着下口,不然可要出洋相的。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品尝汤包,汤包一上桌,抓起一只张嘴就咬,结果一股汤汁直射出来,烫得他手足无措,一股汤汁溅到衣袖上,烫了他的嘴,由于味道太鲜美,手中的汤包又不愿意丢,急忙用嘴吮袖子上的汤,这时手已到了肩膀结果汤包中的汤甩到半背,可是他并未发火因为汤包味道实在太鲜美了,所以给后人留下了“乾隆吃汤包甩到半背”的佳话。后来,店里的伙计教给他一道口诀,叫做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吸汤”,一试之下,果然灵光。
品尝汤包既是美食的享受,又有一份独特的情趣,一种无可替代的韵味。过去,汤包只是款待贵宾的名点。如今,富裕起来的普通百姓有了大块朵颐的机会,每到汤包上市之时,或举家同行,或朋友相邀,宾馆、饭店里,蟹香袅袅,笑语阵阵,人们在品尝这人间美味的同时,也享尽了人伦之乐。
蟹黄汤包作为地方一绝,常被用来招待国家元首及重要来宾,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但其名气虽大,由于它的制作讲究,宜现做现吃,再加上本地师傅们的保守,使这地方特色产品至今难以走出去。近年来,随着交通的飞速发展,很多外地人慕名前来品尝汤包。许多家酒店经营汤包,个个生意火红,做得好的每天销量在千笼以上,也有外地酒店用飞机空运将蟹黄汤包空运至香港、北京等地招待贵宾。如今汤包师傅们攻破技术难关,使得汤包可以外卖,不少外地人吃过汤包后觉得味道确实不错,还不忘带几盒回家让家人品尝。